地理信息技术:产业变革的澎湃动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面临重大机遇。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有9章明确对地理信息技术和应用作出了指示和安排。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十四五”规划,也均明确提及地理信息技术及相关应用、工程等内容。在国家和地方及各部委的“十四五”规划中,大量国家战略、规划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中,为地理信息技术提供了巨大的应用市场。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为大家带来超图软件创新技术的展示,说到地理信息处理技术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而分布式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处理自动化技术又是怎么回事呢?”超图软件公司大数据与AI研发中心产品经理蒙莉娜一上场,就将问题抛给观众,大家饶有兴趣地听着。
在二〇二一地理信息产业成果展上亮相的测绘装备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目光。 本报记者 孙亚慧摄
近日,“2021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在江城武汉召开,全景展现了中国近年来在地理信息技术领域和产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据了解,“十三五”,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总产值复合增长率约14%,2020年总产值近7000亿元。地理信息技术创新推动相关产业迅猛发展,成为中国产业变革、经济转型的澎湃动力之一。
技术创新成果丰富,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在地理分析模型、自然资源和规划“一张图”治理、摄影测量遥感智能处理、疫情防控大数据、高分卫星、遥感监测、北斗卫星、导航芯片、地理信息云服务平台、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
大会高端论坛上,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司长武文忠通过《“十四五”国家基础测绘展望》报告,详细介绍了积极探索新型基础测绘,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加快推进的有关情况。“十四五”期间,自然资源部将做精做细陆海统筹基础测绘业务、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全空域覆盖、提升基础测绘服务保障能力、优化完善基础测绘发展政策环境,扎实推进新型基础测绘试点,开展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新一代国家测绘基准体系构建与服务、重点地区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海洋测绘等重点测绘工程。
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团体标准发展迅速。截至2020年末,自然资源部现行测绘地理信息国家标准176项,在研77项;测绘行业标准161项,在研标准126项。中国参与地理信息国际标准化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北京、广西、海南、河北等地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壮大地理信息、遥感、北斗、卫星导航等产业,以及打造国家综合示范区等举措。山东出台《山东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湖北出台《促进湖北省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发展三年工作计划(2020-2022年)》,安徽、贵州、深圳发布“十四五”测绘地理信息发展规划,上海、江西、山西、贵州等省市出台推进北斗卫星导航发展的行动计划、方案措施。
大会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新增市场主体不断扩大。截至2020年末,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近14万家,同比增长18.5%;2020年新登记市场主体数约2.7万家,同比增长近17%。截至2021年6月末,从业单位超过15万家,同比增长约20%;2021年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76万家,同比大幅增长38.7%。截至2020年末,产业从业人员超过336万,同比增长超18%,就业形势平稳向好。
“设立‘创新秀'环节的目的,就是要在一个多小时内,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大家既能看到未来在技术、理念、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也能看到行业新的增长点;既能看到产品、技术的成长,也能看到人才成长。我们希望通过‘创新秀',可以出现更多后起之秀。”“创新秀”主持人、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教授李满春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地理信息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仍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表示,目前,中国地理信息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0%,面临着从传统测绘转向现代地理信息服务业的难题,部分企业重视规模化、专业化,对关键核心技术重视不够。与此同时,政府的科研经费主要投向高校、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中小微企业不易得到扶持,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科技创新意愿。
作为每年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备受关注的环节之一,“创新秀”如今已拥有不少粉丝。从2017年第一届开始,一些最初“创新秀”的观众甚至已经变成了站上舞台的展示者。